读《美德》有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美德》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美德》有感1这本书读过之后我的感触很深,我挑一个是我最喜欢的来说吧。
《孔融让梨》:一天,父亲从集市回来,带了一蓝梨子,给孔融和兄弟们吃。黄澄澄水灵灵的梨子特别诱人,孔融的兄弟们一拥而上的争抢梨子,然而只有孔融没有,父亲见状叫其它兄弟们把手里的梨子放回蓝中,让孔融来分给大家。
孔融先是挑出二个的给爷爷奶奶,然后又依次的分给父母兄弟们,分到最后只剩下二个梨子了,孔融毫不犹豫的把的那个给了小弟弟,孔融却挑了个最小的.梨子。
当父亲问孔融时,孔融说;老师教我们要孝敬父母,敬爱兄长,所以理应把大的发给父母兄长,弟弟比我小应当让着他。
以后在我的生活里我也要多向孔融学习,做到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爱护幼小。
读《美德》有感2中华美德,顾名思义,中华民族的美好道德。《中华美德故事》正是汇集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故事。
一提到中华美德,可谓是源远流长。我们中国历史悠久,有着数不胜数的故事,蕴藏着内涵。
香九龄,能温席。
话说古人黄香,母亲早逝,便把对母亲的爱和思念都倾注于父亲身上。炎炎夏日,黄香就用扇子把床扇凉了再让父亲睡下。冬天,黄香怕床太凉,就用自己幼小的身体替父亲捂暖了被窝。一个九岁的孩童,竟如此有孝心。
现在的孩子,似乎比黄香差了十万里。个个都是家中的“宝贝”,娇纵任性,有几个孩子能做到像黄香那样体贴父母呢。一个九岁的小孩子,都不懂得人情世故,都只知道撒娇。别说是九岁的孩子了,估计现在连十九岁的人都很难有那么多的孝心。
纵观当今社会,一些传统的美德都被抛之脑后。试问,现在还有多少人可以做得到“路见不平一声吼”?可以做到有难就帮现在人都很冷漠,没有同情心,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呢也是我们自己所导致的,正是因为我们自己利用别人的“爱心”,进行敲诈、敛财,才致使现代人有难不敢帮。
我们中华民族有很多传统的美德,作为现代人我们应该弘扬才对。不应该利用别人身上的“美德”来满足自己的'欲望。用我们的行为去对比古人,实在是有愧。古人之所以称为古人,是因为他们已经过去了,作为现代人,应该比他们做得更好。所以,我们必须把传统美德传承下去,并且发扬光大,让我们的中国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让世界的人知道:我们中国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还有许多美德,而在我们中国人身上都具有这些美德。
只要我们具有美德,才能使自己变得更美好,让我们将中华美德发扬光大。
读《美德》有感3是夜,北风呼啸,时间的推移将万家灯火变成了那零星的几扇窗,几盏灯,几个人。我手捧书卷,沉寂在自己的世界,无法自拔,那书的封面,印着一行竖排楷体“中华美德颂”。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源远流长,中华美德更是一直伴随中华的发展,从尧的“俭朴”,舜的“宽厚”到孔子的“礼”“仁”再到现在的“尊”“让”都是中华美德的彰显和发扬。
书中的感人故事让人落泪,伟大人物使人敬佩。无数故事路然纸上,然而,最令我久久不能忘怀是他——“最美司机”吴斌。
当我读到这里时,我的灵魂仿佛飞到了公交车上,我仿佛亲眼见证整个过程。11时39分,公交车安然行驶,40分左右“飞来横祸”的铁片击中吴斌。然而后来发生的一幕震撼了所有人的心灵,在接下来的24秋内,吴斌进行了一系列的动作,车并没有失控,而是安稳地停了下来,而当时,吴斌已是重伤。
时间仿佛定格,我的思维都在飞速旋转。吴斌用自己的生命给中国人上了一堂课,诠释了“责任”二字的含义。吴斌是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的人,顾全大局,他用自己一人的生命换来了全车人的安全。我想,即使车子失控也无人能责任他吧。那时他身受重伤,但正因为他心中有那份责任,那份担当,便使他在第一时间把车停下,这,便是中华美德,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中华魂。
所谓责任,便是摸着自己的良心,认认真真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公交车司机吴斌这样做了,但尽责之人并不只有他,还有千千万万的'人民,他们有着不同的身份,却有着相同的一点。他们的尽职尽责为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但,我们有尽责了吗?我们有尽最大的能力去住址学习吗?其实责任不只体现在大人身上,也体现在全中国人身上。
忽然想着前几时打扫楼梯时我还怨声连连,抱怨为什么要来扫地,我们明明是来学习的啊。现在想起不禁失笑,或许,再敢不会有这样的话从我口中传出了吧。
思绪渐渐回到现实,却有着周庄梦蝶般的真实,远处几家灯火也已熄,空旷的黑夜只剩下我那扇窗,那盏灯,那个人。
读《美德》有感4信任是一种对他人的尊重,所以我们要信任他人。下面这个蕴意深刻的小故事,犹如海滩上的小小杀粒,每天采一粒,总有一天能聚沙成塔,收获一个灿烂辉煌的人生!
在一个偏远的小镇,住着一位石匠于泥水匠,石匠于泥水匠经常在一起工作,已经成为非常要好的知己了。
有一天,两个人一起到有钱人家去做工,泥水匠在粉刷房屋时,不小心洒下一些白石灰在鼻子上,极为细小,小的像苍蝇的翅膀。
石匠在旁边看见了笑着说:“你的鼻子上有白点,让我帮你抹去。”
泥水匠站着一动不动,石匠自然的挥起斧头,斧起灰落,鼻子上的石灰已经被斧头砍去,泥水匠毫发未伤。
在一边的有钱人看了大为惊奇,便到处宣传石匠的神技。很快就传到国王的'耳中,国王十分好奇马上召见那位石匠。
国王对石匠说:“你能为我表演一下那个吗?”
石匠连忙下跪说:“大王,我不能为你表演。”
国王说:“为什么呢?难道传言是假的,或者言过其实?”
石匠说:“大王。过去这对我是轻而易举的,现在已经不行了,因为泥水匠死了,天下再也找不到那样信任我的人了。”
短短的几句话,让我知道这则运斤成风的典故,我不禁为石匠的技艺折服,但更让我敬佩的是泥水匠对朋友的信任之心,正是这种信任让他无畏无惧,试想,如果人人都能做到彼此深信无疑,人间与天堂又有何分别呢?
读《美德》有感5《文明美德伴我成长》这本书我本来不喜欢,但我还是耐着性子看,在我看到第二课的时候,我慢慢开始喜欢这本书,因为我对古代的发明比较感兴趣。
这本书中的希尔顿饭店是全球最大的饭店之一是因为如果旅店只有一流的设备而没有服务员一流的微笑,那些旅客会认为我们提供了他们最喜欢的东西吗?如果缺少服务员的美好微笑,就好比花园里失去了春天的阳光和春风。假如我是旅客,我宁愿住进只有残旧地毯,却处处洋溢着微笑的旅馆,也不愿走进只有一流设备而没有微笑的地方。这里正有着一流的设备也有着一流的微笑,所以这里成为了规模最大的饭店之一。这也是我们要向希尔顿的每个员工学习的地方。我 ……此处隐藏2496个字……底,为自然保护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在《护弱小》那一课,我们认识了小英雄——陈浩,12岁的他在生与死的面前,毫不犹豫地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比他弱小的女生,而自己却被掩埋在了瓦砾之中;在《言必信》那一课,我们认识了坚毅诚信的拾荒老人——吴玉兰,她为了治好儿子的病,不惜倾家荡产,而她自己患上了严重的贫血和脑血栓,却只是开了8元钱的药物……类此种种,都说明了美德的伟大!
如果把人比作一朵花,美德就是甘甜的水,没有水,花就不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如果把人比作一只鹰,美德就是翅膀,没有翅膀的鹰不能飞翔到广阔的蓝天;如果把人比作一条鱼,美德就是一片海,有了海,鱼才有了生命。
美德是那么的重要,但并不难得到。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个坐,老人对你说的一声谢谢,就是你的美德;在车库,把别人倒下的自行车扶起来,就是你的美德;在学校里,帮助同学解决困难,就是你的美德……美德在太多太多的地方,就看你能不能去发现,去把美德收入你的心田。
说到底好习惯就是美德,有了美德,才有好朋友;有朋友帮忙,你一定成功。所以现在最重要的,就是从小养成好习惯,长大派上用场。
人生是条漫长的路,美德就是一盏指路明灯,灯光亮一些,黑暗就少一些,有了这盏灯,你就不再害怕旅途中的黑暗,重新看到前方的光明。
读《美德》有感12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作为一种具体的行为来讲,就是指人们在待人接物时的文明举止,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礼貌。谦虚礼貌包含着我们祖先对自然文化的骄傲和自豪。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根本特征之一。
在秦末汉初时期的军事家政治家张良,有一天他遇到桥上的一位老人,老人把鞋仍在路上,老人让张良去路边捡,张良去路边把老人的鞋捡了回来。然后老人又让他把鞋给自己穿上,张良也照办了。第二次,老人又把鞋扔到了鱼池里,老人又让张良帮他捡,张良跳进鱼池把老人的鞋捡了回来。当他刚要帮老人穿上鞋时,这时老人说;‘鞋子湿了,你把它烘干’。张良又照做了。烘干之后,张良主动帮老人穿上。几天之后的一个早上,那位老人用毕生心血完成的`【太公兵法】送给了张良。这就是【张良捡鞋】的故事,这个事实告诉我们要多做善事,善有善报!
还有一个人,家里很穷,除了妻子和儿女要照顾,还有一位老母亲。他对自己的老母亲非常好,有好吃的自己都舍不得吃都会给她留着。同时,还教育孩子们事事不能让老母亲生气,长期以来老母亲的身体一直非常健康。和他们一起生活了许多许多年,他们的家庭也很幸福。
当然,像这样的小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只是我没一一介绍,其实我们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德,只是我们缺少一双发现美德的眼睛,一颗信任别人的心灵。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从古到今一直延续着,现在要靠我们每一个人把民族美德发扬光大。
同学们,心动起来吧,用我们的行动来践行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吧!
读《美德》有感13亲爱的老师:
您好!
乐于助人是一种美德,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敬老爱幼一种美德,见义勇为是一种美德,拾金不昧是一种美德,赞扬是一种美德。有人可能会说:前几个美德我同意,但最后一个赞扬,我就不能理解了。如果这样,那就请您往下看。
我表弟仔仔正在上学前班,所以他的字歪歪扭扭的,十分不整齐。有一次,仔仔拿着他的'作业给我看。我看到书本上那软绵绵的的字体,就觉得不舒服。心里生起了无名火,想大声训斥他,一看到他那稚气的眼神,我就不忍心。我将仔仔的作业给妈妈看,我以为她会批评,但我想错了,妈妈温柔地对仔仔说:你看,这个字多漂亮!以后写字要向这个字一样,知道吗?受到表扬的他上蹿下跳,格外开心。从此,他的字就好多啦,我发现并且他越受到鼓励,哪件事就做得更好。
之后,我感觉到赞扬的魔法,使我更加会赞扬他人。
吴雨璐
20xx年10月5日
读《美德》有感14古人语云:“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我虽未遍知天下,但一遍遍朗诵,慢慢体悟其内容,它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它短小,却精悍。抚摸着书页,我耳边似乎响起了自宋朝来,一个个幼嫩的声音,三字经似乎只是一本简单的儿童读物,但我愈颂,愈觉得这经的博大精深,愈觉得中华文化的深厚。
人之初,性本善。但这开篇的六个字就引我思索,千千万万的人,初生时本性都一样,一样的性情又如何成长为不同的人呢?三字经中性相近,习相远告诉我人是可塑的,孟母三迁又告诉我教育于儿童是极重要的。
读三字经,最让我感触的还是古人勤奋学习的故事。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孔子乃圣贤,仍从师项橐,何况我这个普通的学生呢?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如囊萤,如映雪。如负薪,如挂角。西汉时路温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阅读,公孙弘将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晋朝的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战国时苏秦读书每到疲倦时就用锥子刺大腿晋朝人车胤,把萤火虫放在纱袋里当照明读书。孙康则利用积雪的反光来读书,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维持生活,每天边担柴边读书。隋朝李密牛角挂书,有时间就读。像东汉末年的蔡文姬能分辨琴声好坏,晋朝的才女谢道韫则能出口成诗。自尧舜以来,学者不计其数,他们不论环境的`艰苦,条件的优劣,也无需他人的敦促,一心于学,怎能不有所成就呢?今天,我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有着无私奉献的老师,有着装订精美的书本。可是还要被父母每天催促到课桌前,还是偷着空儿的玩闹,“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也正如三字经所说,如果人不学习,不去汲取知识,不能用自己的学识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真不如蚕、不如蜂。我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我相信就必须从现在做起,好好学习,认真读书,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
读三字经,我领略了中华美德,黄香九龄温席,孔融四岁让梨,这些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孩子让我自愧不如。我更要弘扬中华美德,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三字经》是中华历史长河的积淀,是一块被中华美德雕琢的玉石,深远而持久地影响着每个中华儿女,是我们人生路上的良师益友。颂《三字经》,让中华美德深植于我们心中。
读《美德》有感15原来我一直以为:动物它们面貌丑陋,生性粗野,你争我抢,根本没有一点“美德”可言。但自从看了这篇文章后,我才知道动物也有美德。大雁不仅飞行秩序井然,保持“一”`“人”字形队,大雁还爱护幼小,幼雁居中。
羚羊懂得尊重老者,一只老羊在场众小羊都不会躺着。海鸥有照顾“残疾人”的美德。有食物残疾的海鸥先吃,吃饱了才轮到其它的吃。看完文章后,我记录了几种动物的美德。我突然想到那么我们人类的美德是什么呢?是在生活中在公共汽车上为老年人让座,还是捡拾到他人的`动西主动归还……?
那么我的美德是什么呢?是在爸爸妈妈下班回家后递上一杯水,还是在学校里耐心地教同学难题?我想我应该向动物学习,做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拥有动美德是我一生的精神财富。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