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塔》读后感

时间:2024-07-25 17:15:05
《乌塔》读后感(集锦15篇)

《乌塔》读后感(集锦15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乌塔》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乌塔》读后感1

读了《乌塔》这篇课文后,我十分佩服乌塔的独立能力。

文章主要写了:一个名叫乌塔的14岁小女孩,用三年的时间对一次旅行做了充分的准备。这次她用一个暑假的时间游历了欧洲。

乌塔的独立能力十分的强。她在家里就已经设定好了完美的旅行路程和日程,而且每到一地就了解一下当地的警察局的电话号码,再向家人报平安。她用了三年的时间阅读了有关这些国家的书。乌塔这场旅行需要的旅费,都是她自己周末去帮餐厅或者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挣来的。这些准备计划都是她自己完成的。我十分的佩服她的独立能力。

生活中,我也很想想她一样有那么强的独立能力。一次,我一个人上电脑上的课。因为不太懂如何操作,给妈妈一连打了十个电话,上课还迟到了,把妈妈惹生气了,让我动作快一点。还有一次,我正在上厕所,忽然,忘了关机的电话手表响了起来,我一看,是爷爷,我跑到操场上,接了电话。没有想到的是,爷爷问的竟是什么“午饭吃的饱不饱,衣服穿的暖不暖”等这次生活小事。我松了一口气。又有一次。作业看上去很少,量却很多,但我还是慢悠悠的做到了晚上10点,被妈妈说了一顿,说我的自我管理能力太差了。从此,这个评价深深地留在了我的心中。

我想告诉大人们:不要太爱我们,给我们一点点发展独立能力的空间吧,谢谢!

《乌塔》读后感2

一个比我大四岁的小姑娘,趁假期期间自己挣旅费,独自设计旅游路线和日程,独自一人游欧洲,并且懂得自我保护,听起来不可思议吧?她就是德国小姑娘——乌塔。

读完《乌塔》后,我不仅佩服乌塔的胆大心细,自强自立,还对中德两国的教育陷入了沉思。

乌塔只有十四岁,父母就放手让她独自游欧洲各地,这不仅仅是因为乌塔有着良好的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的意识,更重要的是国外与国内的教育观念截然不同。在国外,家长给予孩子的是信任、关怀、鼓励,因为他们相信孩子会靠着自己的努力成功的。他们不十分地宠爱孩子。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也不会直接伸手去帮助他们,而是利用这个机会来锻炼他们的独立自主的能力,让他们懂得依靠自己,相信自己。

而在中国,多数家长给予孩子的是过多的溺爱,把孩子呵护得像小皇帝、小公主似的,结果孩子事事都要依靠父母,离开父母则一事无成,有的甚至还成为社会的败类。我庆幸,我的父母不是这样的。从小到现在,父母对我疼爱有加的同时也不忘记严格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要有爱心、有礼貌;拾金不昧等等。记得有一次,我玩得得意忘形,跑着跑着摔倒了,我趴着地上使劲地哭喊着,等待妈妈扶我起来,结果妈妈在一旁说:“自己跌倒了,自己爬起来!”见妈妈丝毫没有拉我一把的意思,我只好自己爬起来,把衣服上的泥土弹掉。读了《乌塔》这篇文章后,我才真正明白了妈妈的用意,妈妈是在用行动教育我:人生的路很长,自己在哪里跌倒了,要自己爬起来,别人不能帮你一辈子。

同学们,都来读《乌塔》这篇文章吧!我们要告诉自己的父母:不要太溺爱自己的孩子,应该放开手,让我们去接受风雨的洗礼,去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吧!

《乌塔》读后感3

今天,我在语文书上读了《乌塔》这篇课文,让我深深有感触。

本文写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我们中国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可是乌塔,她难道不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吗?不是的。可是她的父母又为什么同意让自己的孩子一个人独自游欧洲呢?这是因为西方教育与中国的教育截然不同。他们还是爱孩子,可是他们的爱是让孩子从小养成独立自主的好习惯,是让孩子成为暴风雨里的雄鹰!而中国的父母,他们爱孩子是溺爱,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小皇帝”“小公主”,使孩子养成依赖思想,让孩子成为温室里的花儿,成为笼中之鸟!同学们,你们是愿意当温室里的花朵还是大自然的小草,愿意当笼中之鸟还是愿意当暴风雨里的雄鹰?

中国的父母真是太溺爱我们孩子了。让自己的孩子回家都不放心。甚至连过马路都是千叮咛万嘱咐。

记得有一次,妈妈给我报了一个英语班。前几节课都是妈妈送我去上课。我觉得离我们学校挺近的,我就对妈妈说:“妈妈,去李老师那里上课让我自己和同学一起走过去可不可以?”妈妈说:“不行,不行。走那里太危险了,这绝对不可以。”妈妈说完我就知道我再怎么说也没用了。

父母啊,请你们放开你们那温暖的双臂,让我们在蓝天中自由的飞翔。在此,我呼吁:希望中国的教育方式来一次大改革,学西方国家,培养出更多的栋梁之才!

《乌塔》读后感4

最近,我有幸学到了乌塔这篇课文,乌塔在14岁时就能独自游历欧洲,我被乌塔那善良、大胆、细心的品质所折服。

×了这篇文章以后,我心里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为什么中国孩子不可以独立自主呢?难道人们所说的“安全”就是对孩子全部的爱吗?我们是一群渴望去窗外自由飞翔的小鸟,而现在家长们对我们的溺爱,简直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父母过分的关爱让我们窒息。

在家里,我不做任何家务,都是家长包办。我只是学习的小能手,真可谓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每当我学习闲暇时,想去帮家长做点什么,总是被爷爷奶奶拒绝,结果,变成了真的书呆子。

在中国,在家里养尊处优的孩子不止我一个。我听过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考上了名牌大学的学生,只是因为自己不会洗衣服、叠被子,甚至不会整理书包而辍学。由此可见,中国的孩子多么缺少独立自主的意识,生活上太多的依赖,思想上太多束缚,行动上太多的无奈!那些把孩子紧锁着的家长们,快打开门窗吧!

乌塔是幸运的,她有着丰富的阅历,有着广博的学识。她有亲自实践、亲自品尝生活苦辣酸甜的神奇经历。而我呢,是幸福的,但却是有缺憾的幸福!在这里,我要对同龄的朋友们说,主动从父母溺爱的怀抱中走出来,锤炼自己独自生活的意志!我要对所有的中国父母说,给孩子撑起一片独立自主的蓝天,让爱更充实,让爱更完美!

《乌塔》读后感5

自从读了《乌塔》这个故事,我的感触颇深。从乌塔的身上,我收获了很多有益的知识。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名叫乌塔,她独自一人去世界各地游玩的故事。开始,我有很多疑问:她和我差不多大,又是一个小女生,怎么能独自一个人去那么远的地方旅行呢?遇到困难该怎么办呢?带着这些疑问,我读完了这本让我大开眼界的书。

读完这个故事,我的内心被震撼了。因为乌塔和我们太不一样了。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在家里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被家人百般呵护的“小王子”“小公主 ……此处隐藏2965个字……长大了。乌塔又问作者:“中国孩子也这样吗?”作者说:“中国有很多娱乐设施,如:电视、图书馆、游乐场等,孩子们很开心!”乌塔却反驳道:“只有去实践,才可以真正感受到它的美丽。”我也有这样的感受,我很赞同乌塔的想法。我们自己扪心自问一下,其实我也不怎么开心,每天不是写作业就是上特长班,根本没有时间放松、娱乐一下。有一次,在去响沙湾前,就听别人说响沙湾的沙子会唱歌,可我们去了之后,并没有听见沙子唱歌,抓起一把沙子,仔细听也不响呀?

经了解,原来是那里的风速很快很强,吹得沙子发出嗡嗡的响声。响沙湾的沙子温度很高,有六十度左右,不穿鞋根本受不了那个热。听到别人这样说时我还有些不屑,当我真正光脚站在60度高温的沙子上时,我体会到脚快被烫熟了,只想快点逃到阴凉地,这就是区别。

乌塔身上的优点太多了,有很多是我现在所不具备的,我喜欢同时也向往乌塔可以独自去旅行的酷,我也知道要结合我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学会独立,因为我们生长的环境不同。

现在我懂得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今后也要取长补短,不嘲笑别人的短处,做个独立的人,学会有计划的去安排好自己的一切。

《乌塔》读后感12

乌塔,仅仅是一个十四岁的女孩子,竟然一人敢旅游欧洲!这对一个没有单独旅游的孩子是都不敢想的事!

乌塔为了这一次的旅游,她整整花费了三年的时间做准备!而且,这次的旅费没有从家里面拿一分钱,而是靠自己去餐厅和超市、还有发报纸和广告单自己辛苦挣来的!

我读完之后,心里掀起了无数个波澜。因为我是个十岁的孩子了,从来没有离开过爸妈,更不要说自己外出和旅游了。这还让我想到了那一次:因为我每个星期天的下午,我都会去上英语课。吴老师有次让我们去青岛日照三日游,谁想参加谁报名。我兴高采烈的把此事告诉了爸爸,结果爸爸一口否定,“你还小,以后会有机会的”。我伤心的回到了英语班,看着同学们高兴离开时的身影,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后来同学们回来了,向我讲起外面的风景和拾贝壳的感受,我心里即替她们高兴,又感觉她们像是在讽刺我。

有的家长就是太“爱”孩子了,为什么在爱字上加上引号呢?因为这是错误的爱。为什么乌塔的爸妈敢于让乌塔独自一人去旅游欧洲呢?难道她的爸妈不爱她吗?不是的,乌塔的爸妈只是想锻炼孩子的独自能力。中国的爸妈真们是把孩子是“捧在手里拍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爸爸妈妈们,请让我们独立去做一件事情吧!像乌塔一样过早的学会独立,我们不想做温室里的花朵,不想做笼中之鸟,我们要做雄鹰、暴风雨里的雄鹰!

《乌塔》读后感13

今天,我读了《乌塔》这篇文章,很受启发。

你敢一个人去游历欧洲吗?不敢吧!乌塔就敢,乌塔是个14岁的小女孩,她独自一人游历了欧洲。你一定要问她的旅游费是从哪来的吧?告诉你,一半是他自己挣得,一般使父母给的。

从这篇文章,我感受到乌塔是个独立自主勤奋好学,有经济头脑的小女孩,她独立自主是在于她自己打工挣钱,独自去游历欧洲。她勤奋好学是在于她为这一次旅行阅读了许多国家名声介绍的有关书籍,并自己设计好了旅游路线。她有经济头脑是在于她为家人买礼物时,她在米兰买的金项链比德国便宜好多,还有她向作者说小摊上的冰淇淋和水都很贵,要到超级市场去买。读完这篇文章,我对乌塔暗暗佩服,啊!乌塔真了不起。他这种独立的品质不正是中国孩子所缺少的吗?记得有一个星期天,我才六岁,爸爸带我去奶奶家住,我高兴得不得了,但妈妈回家去了。

到了晚上,我正和姐姐在暖和的房间里玩。我想去洗澡在玩,我一进浴室,忽然想起白天看的恐怖片,我害怕极了。要是妈妈在就好了,我洗完出去,非闹着让爸爸把我送回家。爸爸拿我没办法,只能把我送回去。

我现在每次做事都依赖父母,但我一想到乌塔那独立自主的精神事情就解决了。是啊!小鹰离不开妈妈的怀抱怎能展翅飞翔?老虎不离开妈妈的怀抱怎能成为百兽之王?小朋友不离开妈妈的怀抱怎能茁壮成长?是啊!我也要像乌塔一样去经历风雨,去锻炼自己,去练就生活的本领!

《乌塔》读后感14

今天,我们学了《乌塔》这一课。

乌塔是一个14岁的德国的一个小女孩,但她却和我们中国的孩子不同,因为她一个人游闯了瑞士、米兰、奥地利等等国家。

乌塔,她是那么勇敢啊!一个人独闯意大利。想想我们,也许我们里面没有一个人敢去。亲人太娇惯我们了,主要的是我们没有常识,遇到困难也不知道求救。乌塔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查警察局的号码,那里想必遇到的困难很多,可乌塔却平安无事。

我想乌塔这样做是对的,因为这样会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也可以了解一些国家的知识,并且可以锻炼自己的胆量。她在准备去意大利的旅费时,从不向大人要,是她自己周末去分广告单,暑假去帮人看小孩,这种做法也是对的。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乌塔就是这样做的,因为她明确的对作者说:“从电视上看到意大利许多次,但到这里她的美丽才深深感动了我。”

我虽然不如我虽然现在还不如乌塔那么勇敢,但是我会从小事做起!我和乌塔相比,如她,但是我比以前好了许多,如:我爸妈不在身边,但我学会了自觉自理生活、我奶奶家里有事,我锻炼自己走路。。。。。。但与乌塔相比,我还远远不够,以后我要努力改变缺点,培养自己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多看一些书籍,增加知识,向乌塔学习,做个勇敢的人。 乌塔,这个名字深深感动了我。每个人要是都有这样的胆量,他们一定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乌塔》读后感15

前几天,我们学了一篇叫《乌塔》的课文。讲的是作者在意大利的罗马结识了一个叫乌塔的小姑娘,了解到她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事。课文中的乌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乌塔是一个14岁的德国姑娘。我很惊讶:一个14岁的小女孩,竟能独自一人游欧洲!在中国,如果孩子独自去旅游,父母会以“你还是个孩子,外面太危险”这类理由拒绝。中国的家长太溺爱自己的孩子了,只让我们在他们的“保护区”里成长,却从没想过锻炼一下我们。因此,我就没有过象乌塔那样,离开家长的陪伴,独自出远门的经历。

乌塔在旅行之前光做准备就花了三年时间。她都做了哪些准备呢?首先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出行路线和日程,还阅读了许多有关旅游国家介绍的书籍。其次,乌塔为了挣旅费,她在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市分发广告单,假期里还去别人家陪小孩玩。可见,她准备得是多么充分!在我家,旅行之前也会做许多准备。提前拟定旅游线路、行程,准备各类物品,但这些工作都是爸爸妈妈做的,我只负责去玩,所以每次旅行回来,我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疑问。

乌塔还很有礼貌,是一个彬彬有礼的小姑娘。她能主动和素不相训的作者打招呼。我在家里也是如此。每次在楼道里遇到陌生的爷爷奶奶,我都会主动向他们打招呼。他们总会开心地夸我有礼貌。

不仅如此,乌塔还很有主见,善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作者的话在乌塔看来是错的,尽管她只是个孩子。当我爸爸妈妈教导我时,对于他们说的不对的,我也会反驳他们。而爸爸妈妈也会认真听我表达我的观点,适当采纳。

读完《乌塔》,我掩卷沉思,乌塔这么自立自强,我以后也要做个自立自强的孩子!

《《乌塔》读后感(集锦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