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

时间:2024-07-25 17:21:54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1

教学目标:

1、翻译课文

2、理解文意,把握“深趣”。

3、品味本文“文中有诗,诗中有画”的创作风格。

教学重点:疏通课文,掌握重点字词。

一、译文:

现在正是农历十二月的末尾,气候温和舒畅,旧居蓝田山很可以一游。您正在温习经书,仓猝中不敢打扰,就自行到山中,在感配寺休息,跟寺中主持一起吃完饭,便离开了。

我向北渡过深青色的灞水,月色清朗,映照着城郭。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见辋水泛起涟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的月影也随同上下。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深巷中狗叫,叫声像豹叫一样。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这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僮仆已入睡,多想从前你我于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走到那清澈流水旁的情景。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草地,麦田里雉鸟在清晨呜叫,这些景色离现在不远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不是你性情高远的话,难道我能用游山玩水来邀请你吗?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不要忽略。借驮黄檗的人前往之便(带这封信),不一一详述了。山中人王维说。

二、当堂检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故山殊可过。过:越过

B、足下方温经。方:正在

C、村墟夜舂,复与疏相间。间:疏远

D、轻鲦出水,白鸥矫翼。矫:矫健

2、“故山殊可过”中“过”义与下列哪项相同?()

A、是谁之过与?B、过故人庄

C、农夫、渔夫过而陋之D、一日,大母过余曰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故山殊可过经过B、复与疏钟相间夹杂

C、步仄径狭窄D、多思曩昔从前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1)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2)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B、(1)当待春中,草木蔓发(2)是故草木之发,如蒸气

C、(1)步仄径,临清流也(2)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D、(1)因驮黄檗人往(2)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近腊月下,景气和畅

B、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

C、此时独坐,僮仆静默

D、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6、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与山僧饭讫而去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然是中有深趣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D、斯之不远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7、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与山僧饭讫而去吾尝终日而思矣

B复与疏钟相间物与我皆无尽也

C然是中有深趣矣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D因驮黄檗人往因人成事

8、本文重在写景,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实写冬日景致的一项是()

①景气和畅②清月映郭③露湿青皋④村墟夜舂⑤吠声如豹⑥白鸥矫翼

A、①③⑤B、②③⑥C、①④⑥D、①④⑤

9、写景状物最忌单调平板,故作者常以“动”、“静”对比笔法,使文字更具情致,下列句子哪个属于这种类型()

A、此时独坐,僮仆静默 B、轻鲦出水,白鸥矫翼

C、北涉玄灞,清月映郭D、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10、熟读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一文,哪一选项化用了本文中的语句?()

A、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张岱《湖心亭看雪》)

B、将至三界址,江色狎人,渔火村灯,与白月相上下,沙明山净,犬吠声如豹。(王思任《剡溪》)

C、众山束水,如不欲去,山容殊闲雅,无刻露态。 (袁宏道《游桃源记》)

D、天无一点云,星斗张明,错落水中,如珠走镜,不可收拾。(王质《游东林山水记》)

11、下列哪句的季节与本文所写的季节相同()

A、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B、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C、岸芷汀兰,郁郁青青D、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12、对本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借短信描绘了自己晚年所居“辋川别业”周围的山水景物,实写了冬日的清丽和春天的明媚,语言质朴,文笔淡雅,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B第一段“故山殊可过”句埋下一个伏线,暗暗点出自己隐居的山村实在值得一游。

C“草木蔓发,春山可望”以下六句,作者运用诗的语言,采用动静互为烘托的艺术技巧,描摹出一幅山村春色图,可谓是文中有画。

D第三段中,作者显示了他写信的意图,他与裴迪之间的深厚情谊是以“真趣”为基础的。

1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写景,调动了视听两种感官,层次井然,动静和谐。既有现实之景,也有想象之景。

B、“此时独坐,僮仆静默”,看似存在僮仆虽在身边,作者却说“独坐”的矛盾,其实是反映了作者精神上和僮仆隔膜,格外思念裴迪的状况。

C、文中描绘的冬景照应“和畅”二字,没有肃杀之感。但王维不喜欢山中的冬景,而对春景充满了向往。

D、王维不署名“王右丞”,却署“山中人”,表明作者热爱大自然,将自己看成大自然一员的价值追求。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

译文:xx

(2)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译文:xx

(3)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译文:xx

(4)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译文:xx

三、一词多义:

1、书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今之学者读古人书()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2、步步仄径,临清流也()

步行太迟,可共递相担()

……此处隐藏3358个字……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学习断句,把握节奏。

2.积累部分实词。

3.赏析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学习断句,把握节奏。

2.赏析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方法指导:借助工具书和课文下面的注释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艺术特色,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1、解题

(1)解题【山中】点明地点。【秀才】是唐代对中进士者的一种通称。【裴迪】王维友人,曾任蜀州刺史,曾是辋川别业的常客,也是王维寄情山水的同道。【书】点明了体裁。

(2)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盛唐诗人。官至尚书右丞。擅长诗与画,兼通音乐,并能使诸艺互通,尤以描绘山水田园的诗歌着称,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的山水诗,成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也有一些是反映边塞和送别的诗作,如《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中兄弟》。作品有《王右丞集》。

2、简介背景

王维后半生,无心仕途,常往来于长安和蓝田县的辋川别业之间,亦官亦隐,常与裴迪等诗酒唱和,诵读佛经。此信即写于他从长安回到辋川别业的某个时候。

3、正字音

猥( wěi ) 憩( qì ) 讫( qì ) 辋( wǎng )

涟(lián ) 吠( fèi ) 灞(bà ) 墟( xū )

舂(chōng) 曩(nóng ) 仄(zè ) 鯈(tiáo )

皋(gāo ) 陇(lǒng ) 雊(gòu ) 檗(bò )

4、 释字词

(1)故山殊可过(特别,很) (2)足下方温经(我,正在)

(3)猥不敢相烦(鄙,自我谦称) (4)与山僧饭讫而去(终了,完毕)

(5)步仄径 (狭窄的小道) (6)辋水沦涟,与月上下(上下波动,名作动)

(7)山中人王维白(书信中对平辈晚辈的谦辞)

5、一词多义

(1)过:

故山殊可过(过访,浏览) 三伏适已过(过去)

过犹而不及(胜过) 无乃尔是过与?(责备)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错误,过失)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犯错)

(2)发:

草木蔓发(生长) 猛将必发于卒伍(兴起,产生)

此病后三期当发(发作) 春心莫共花争发(花开)

6、古今异义

(1)近腊月下,景气和畅

“景气” 古:景色,气候; 今:指生产增长、失业减少、信用活跃等经济繁荣现象,泛指兴旺。

(2)非子天机清妙者。

古:天性 今:一般比喻重要而不泄露的秘密

(3)此时独坐,僮仆静默。

古:入睡 今:指不作声

7、句子翻译

(1)北涉玄灞,青月映郭

(2)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3)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二、课堂教学

1、导入

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赞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对盛唐著名诗人王维的高度评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维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看看这篇书信体的散文其艺术风格又是怎样的。

2、基本阅读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故山殊可过”的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第2段)对山中冬夜清静优美景色具体描写。

第三部分(第3段)展望明春山中生机勃勃的景色,邀请裴秀才开春后同游。

3、学习探究

(1)朗读课文,将文中描绘自然风光的两处文字找出来,用自己的话加以描述,说说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描写上有什么特点?给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请用准确的词语为这两幅图命名。

明确:第一段描写是蓝田的冬夜图,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如一幅水墨国画,着墨淡雅,用笔清疏,写意传神,基调寂静而清幽,是实景的真实描绘。(寒山月夜图) 第二段描写用欢快流畅之笔写了一幅春色图,把春日山中万物勃发,生机盎然的景象描写得清新朗秀,令人不胜向往。(山村春色图)

(2)作为一封书信,为什么把主要篇幅放在景物描写上?

明确:这与本文的写作意图有关,这封信既是用来叙述朋友情谊,同时也是与友人相约共赏,向友人发出邀请。作者把冬景写得诗情画意、生趣盎然,既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美景和美好生活的欣赏,让美景真情与朋友分享,同时也暗含对朋友的邀请。要注意的是本文写景特别富有生活情趣,这也表现了作者期望闲适山水中、追求田园生活的心理。这种借景传情、借景寄意的写法是值得我们学习和琢磨的。

(3)从文中那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维不愿独享“终南美景”,而热情邀请裴迪同游,这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第一段:写独游的索然无味。 第二段:往昔携手赋诗,快乐同游。 第三段:热情邀请--“倘能与我同游乎?” 全文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款款深情。

(4)作者写这封书信的目的是什么?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明确:“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三、课后拓展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此诗的首联与颈联写景,诗人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

明确:此诗的首联与颈联写景,诗人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深秋暮色,和谐静谧的田园风光。

(2)“接舆”是楚国的一隐士,“五柳”是大诗人陶渊明,作者借此二人生动刻画了隐士形象,请结合全诗分析隐士形象。

明确:隐士形象:安逸洒脱,自然本色

汉江临泛 王 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明确:江水的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

(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明确:“浮”和“动”。“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意思对即可)

(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什么?

明确: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四、布置作业 课后思考?探究?练习

五、板书设计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王维

寒山月夜图:清月映郭 辋水沦涟 寒山远火

吠声如豹 夜舂疏钟 (有动有静,有声有色

山村春色图:草木蔓发 春山可望 轻鲦白鸥 文中有画,画中有文)

露湿青皋 麦垄朝雊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