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教案 15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秋天的怀念教案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秋天的怀念教案 1秋天的怀念
阅读课
好生镇中心小学杜建民
1、认识本课的生字
2、领悟文中蕴含着的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
读课文的内容,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感情。
多媒体
一、揭示课题
课文导入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感情,
所以在中外文学史
上,母爱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
篇非常经典的作品《秋天的怀念》,作家是史铁生。
二、分小组自学
多媒体出示自学要求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想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体会作者是怎样透过这些小事,
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的。
3、联系实际(可以是亲身体会到的,也可以是收听、收看到的)
说说自己的收获。
三、汇报自学情况
重点交流讨论
1.母亲重病缠身,还要推着下肢瘫痪的“我”去北海公园看花,
结果怎样?(母亲带着重病的身体,最终没能满足我而死去。)
2.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在我因双腿瘫痪而暴怒无常时,
母亲耐心地安慰我;为了让“我”散心,母亲又想方设法帮我去北海;
在临终前,还在念叨生病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
3.作者是怎样透过这些小事,来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的?(母
亲的深切关怀今生已无法报答,只有无尽的思念缠绕心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子深情。
四、课文内容的拓展,读写结合
1、平时生活中父母是如何关怀我们的?我们又是如何回报父母的?
2、学了这篇课文,想对自己的妈妈说些什么?
3、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给妈妈写一封信。
秋天的怀念教案 2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章细节,揣摩人物内心世界。
3.品读文章质朴深沉的语言。
4.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过程与方法:
从情境创设和情感铺垫导入,解读“我”和母亲。引导学生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体悟亲情和生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会作者和母亲的经历和感受,真正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并用正确的态度面对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品味揣摩语句,深入理解课文。
2.走进“我”和母亲的内心世界;感受母亲形象。
教学难点:
切实体会母爱的博大无私,指导学生学习如何面对磨难。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情境引导法、朗读法、赏读评议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通过情境创设和情感铺垫导入,反复品读课文,逐步深入理解课文。
2.学生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激发学生阅读体验。丰富学生情感,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导入:
教师出示PPT并朗读:
我一直有一个凄苦的梦……在梦中,我绝望地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听,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在哪儿。这个梦一再地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
这段文字节选自史铁生的散文《有关庙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一个人强烈的想念之情,这个人便是他的母亲。学习了史铁生回忆母亲的散文《秋天的怀念》,我们会对这种情感有更深的体会。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走进作者
播放视频课件《秋天的怀念》作者介绍。
1.史铁生虽遭遇了不幸,但他最终走出了人生的困境。看完视频,说说史铁生取得了哪些成就。
2.课件展示:
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心……(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xx年度杰出成就奖授奖词)
3.导入下一环节:史铁生不仅给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学作品,而且用自强不息的精神光辉照亮了很多人的心。那么,是谁照亮了史铁生的心?
板书:史铁生──被母爱照亮的人
下面,一起来欣赏《秋天的怀念》吧!
【设计意图】
1.营造情境,引导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突出史铁生的成就以及母亲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带着感情走进课文。
(三)感知课文
1.播放情境课文宣泄的痛苦并引导思考:
(1)当初,史铁生如何面对“双腿瘫痪”遭遇?(抓住文章的重点词语分析理解)
(2)母亲又如何面对“暴怒无常”的“我”?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体会母亲内心的痛苦)
2.播放情境课文秋日的遗憾并引导思考:
(1)母亲为什么要央求“我”去北海看菊花?(唤起“我”对生活的勇气,鼓励“我”要好好活)
(2)这段文字对母亲作了哪几方面的描写?(动作、语言、神态、心理)
3.播放情境课文烂漫的秋菊并引导思考:
(1)在前文中找出和最后一句话照应的句子。
(2)把题目“秋天的怀念”改为“怀念母亲”好不好?
不好。一是作者以季节的变化来组织材料的,“秋天的怀念”体现了这一点。二是文章末尾描写了秋天的菊花,起了衬托心情和揭示主旨的作用。改为“怀念母亲”则体现不出作者精巧的构思。
4.自读课文,读出人物的情感。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听读、朗读、思考、讨论中感知课文,重点感知“我”和母亲的形象。
(四)解读人物
第一,解读作者的心路历程。
同学们!下面让我们细细品读文章的语句,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
1.播放课文解析从绝望到希望──探究作者的情感脉络。
2.提出并探讨问题:
……此处隐藏26039个字……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
59岁的他,因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去世。根据其生前遗愿,捐献了脊椎、大脑和肝脏。他多半生都坐在轮椅上,但他的形象却永远高大在我们的心里。
他活出了境界。活出了生命的高贵。他多半生都坐在轮椅上,但他的形象却永远高大在我们的心里。
2. 为什么文章的题目叫“秋天的怀念”?
①题目为“秋天的怀念”,“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在秋天怀念同样是在秋天去世的母亲, ②“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 ③“秋天”是“我” 经过人生的“秋天”,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让我们用响亮的朗读祝福这个坚强的“好好活”着的史铁生!让这位伟大的母亲永安她的灵魂!齐读第6段。
五、体验感悟,拓展文本
作者曾经沉沦在自己命运的泥潭中无法自拔,仇恨生命、仇恨生活。他爱母亲,却曾一度忘却了如何去爱。后悔的他惟有完成母亲希望他“好好活”的遗愿,才是对母亲的报答。
幸福的你,生活在妈妈的呵护里,那写满了你和妈妈故事的点点滴滴都是爱,此时此刻,你最想对为你操劳为你牵挂的最亲爱的妈妈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用心语给妈妈传话。
我用心语传话
妈妈,我想对您说:___________ 。
六、交流感受,总结升华(分享收获)
谢谢同学们,你们都是有情有义知道感恩的好孩子,老师被你们的真情打动了。这节课,老师真切的感觉到,同学们的心灵为母爱的真情所震撼。相信你们肯定收获了很多东西,请从内容、写法、情感,受到的启发,懂得的道理等方面进行梳理,然后与大家分享。
课堂总结语:一位母亲的要“好好活”照亮了儿子的后半生,让儿子有缺憾的生命活得如此光亮。人生的道路无论怎样崎岖不平,我们都要好好活!
(齐读)好好儿活,活出个样来,给母亲看!
秋天的怀念教案 15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无私。
2、通过寻找回忆性散文中的两个“我”,体会作者的复杂情感。
教学用时:
三个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请学生正字音,注意重音与停连。
推荐配乐:Jacqueline's Tear
2、提问1:课文讲了什么事情?
提问2: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预设回答:悲伤、难过、愧疚、后悔……
3、请男女生分段朗读,读出文章的情感,进行点评
4、找出“我”和“母亲”的对话片段,再次单个指名分角色朗读,并进行相关分析。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 “我可活什么劲儿!”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什么时候?”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 “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5、总结:从这些对话中,能看出母亲对“我”的什么感情?
教学活动设计二:体会作者的复杂情感
1、提问1:这篇文章的体裁是?
PPT展示相关知识链接:
回忆性散文:回忆性散文是散文的一种。作为一种回忆与散文相结合的文体,回忆性散文的主要价值在于作者所经历的人与事,以及这些人与事产生的有关“过去”和“现在”相互交织的两种情感。
作者介绍:史铁生(1951-20xx),生于北京。1969年去陕西插队,1972年因双腿瘫痪转回北京。1974年始在北京某街道工厂做工,历时七年,其间自学写作。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xx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2、提问2:这篇散文,是作者在母亲去世七年后写下的。既然回忆性散文是现在的作者对过去的作者的回忆,那从这篇散文中能看到:过去的作者与现在的作者分别是怎么样的呢?
对待自己
对待母亲
旧“我”
不想活
粗暴、不理解
今“我”
好好活
愧疚、痛苦、遗恨
注:引导学生填表,让学生找到相关语句进行分析
(1)“不想活”的相关句子分析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2)对母亲的愧疚、痛苦、遗恨的相关句子分析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3、提问3:母亲去世后的史铁生,他还会暴怒无常的把玻璃砸碎吗?他还会狠命地捶打自己的腿诅咒不公的命运吗?
在母爱的呵护下,史铁生变了,在自己的努力下,他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作家。他用自己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用笔代替双腿,书写着好好儿活的含义。而越是懂得好好儿活的含义,就越怀念他的母亲。所以秋天的怀念,作者怀念的,究竟是什么呢?
板书:怀念母爱、怀念母亲、怀念那句“好好儿活”
教学活动三:引导学生反思自我
母亲去世后的第七年,满怀着愧疚、悔恨的史铁生写下了这篇文章。他终于明白了母亲的苦心、忍耐与爱,然而一切都已经来不及。而我们,当你的妈妈劳累了一天还要回家做饭时,你是否还会再抱怨饭菜不好吃、不可口?当你的爸爸为了支撑起一个温暖的小家而东奔西走时,你是否还会再抱怨爸爸陪伴你的时间太少?当你的老师为了批作业而熬夜至凌晨时,你是否理解老师布置作业的那一片苦心呢?请让我们再带着感情去读一遍这篇课文,边读边想一想对爸爸妈妈要说的话,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片段。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