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中班教案集合五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一、活动目标。
1、能用语言“xx有一双手”或“××没有手”表达关于手的知识,且做出动作。
2、知道手的基本部分(手指、指甲、手掌、手背),初步了解可以用手做些什么。
二、活动准备。
1、蝴蝶、小鸟、小兔、猴子、(爸爸、妈妈、小孩)的图片,共五张。
2、皮球、积木、娃娃、筷子、牙刷、毛巾的实物,共6个。
3、32张小纸片。
三、活动过程。
(一)找一找谁有手。
1、教师伸出双手,询问幼儿这是什么,请幼儿也拿起自己的双手出来。
2、教师出示蝴蝶、小鸟、小兔、猴子、(爸爸、妈妈、小孩)的小图片,请幼儿找一找图片中的谁有手,谁没有手。引导幼儿说的时候是用“××有一双手”或“××没有手”这样的句型。
请幼儿跟着教师用“××有一双手”或“××没有手”说一遍这些图片(根据幼儿掌握情况决定)
(二)观察手。
1、学习五个手指的名字: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
2、请幼儿看一看手指的顶端是什么(手指甲)
3、请幼儿看一看手指的什么(手掌),小朋友一共有几个手掌,比一比是不是都一样大。
4、把手反过来看一看是什么(手背)
5、小游戏:请幼儿拿好小纸片根据老师说的做,“把纸片放在手掌里”,“放在手背中”,“用手指拿住小纸片”。
(三)说说小手有什么用。
1、出示皮球、积木、娃娃、筷子、牙刷、毛巾、鞋子等。请幼儿想一想可以用这些东西做什么,在尝试的过程中说出:“我用小手干什么?”其他幼儿可跟着一起做。
(例:幼儿拿了皮球说:“我用小手拍皮球。”幼儿把手抬起来,边说边拍手。拿了牙刷说:“我用小手刷牙。”
(四)延伸。
请幼儿回家看看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用手做什么事情。
四、活动反思。
《观察我的手》最重要的就是让幼儿了解到有关于手的知识,我的第一个目标是能用语言“xx有一双手”或是“xx没有手”来表达关于手的知识,这个目标基本上实现了,第二个目标是知道手的基本部分,初步了解可以用手干什么,这个部分由于各方面原因实现的不是很理想。
第一步是引出手的话题,我先拿己的手请幼儿看一看,并请他们也拿出来,这里还可以,幼儿的注意力都被我吸引过来。然后是请幼儿找一找图片中的东西谁有手,谁没有手,那么这里就是有一个疑问,可能先把观察手拿到前面来上会更好衔接一些,不然的话就会有一点衔接不起来。幼儿在这里回答的还可以,就是有点纠结于图片本身的`问题,但还好,在结尾的拓展方面有些不行,本来是想问问还有什么事有手或是没有手,幼儿这时有些吵闹,回答也不甚理想。
第二步是观察手,幼儿对这方面似乎还是蛮了解了,能够很快的反应过来,知道手的基本部分是什么,几乎不用我的引导都能很快说出来,在最后的小游戏上有些缺失,趣味性不大,又由于幼儿都已经很了解了,就更加没有意思,我本身也觉得有些简单了。
第三步是说说小手有什么用,本来有准备实物,但由于不齐全,又有时间关系,就直接提问幼儿,这样似乎幼儿也有些懵懂,注意力什么的也不是很集中,这里是有一个语言表达“我用小手做什么的”,幼儿叫上来回答的还可以,就是其他幼儿注意力不行,最后是草草收场,没有一个好的结尾。
总体上时间是30分钟左右,还可以;活动目标完成了一半,“用手干什么”没有达到要求;活动准备稍稍有点缺失;纪律方面还需加强,需要想想怎样才能更好的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才行。
活动名称:它们在哪里
活动目标:
1.能观察发现书中藏着的动物,发现动物体色与周围坏境的相似性。
2.理解保护色保护自己、躲避敌人的作用。
3.感受保护色现象的奇妙。
活动准备:
(1)大书
(2)表格
(3)动物卡片、红绿褐白四色色卡、场景卡片
(4)奥尔夫音乐《慢慢走》
(5)蜥蜴,北极狐的生活视频。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幼儿跟随教师伴随奥尔夫音乐《慢慢走》学习各种动物走路的样子,音乐停止,坐回位置。
教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都模仿了哪些小动物啊?
出示大书封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本分享阅读,看看刚才那些小动物在不在里面。
【2】.阅读图画第2页:
这是什么地方?
教师指着树叶:这是什么?(树叶)。树叶里藏着一个小动物,你发现它了吗?它在哪里?请幼儿上来指一指。
教师简单介绍:这是青蛙的一种,名字叫树蛙。它跟我们平时见到的青蛙不同,主要生活在树上,所以叫"树蛙"树蛙的身体是什么颜色的?它周围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的?绿色的树蛙藏在绿色的树叶里,容易被发现吗?
过渡语:树蛙的身体为什么是绿色呢?这样对它有什么好处呢?请小朋友带着这个问题往下看。
第3页:
停顿片刻,给幼儿留出观察思考的时间,然后提问:谁来说一说,树蛙的身体为什么是绿色的,这对它有什么好处。
若幼儿答:不容易被毒蛇发现。可追问:如果发现了,会有什么后果?
教师小结:树蛙的颜色与周围的树叶颜色很像,所以毒蛇没有发现它,这就保护它不被吃掉。
第4页:
这是什么地方?
教师指着珊瑚:这是什么?(珊瑚)。珊瑚里藏着一个小动物,你发现了吗?它在哪里?请幼儿上来指一指。
(对珊瑚鱼的简单介绍:这种鱼生活在珊瑚里,我们叫做珊瑚鱼)珊瑚鱼的身体是什么颜色的?它周围的珊瑚是什么颜色的?红色的珊瑚鱼藏着红色的珊瑚里,容易被发现吗?
过渡语:珊瑚鱼的身体为什么是红色的呢?这样对它有什么好处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第5页:
画面上出现的这是什么动物?(鲨鱼)。鲨鱼发现珊瑚鱼了吗?为什么?
教师总结:红色的珊瑚鱼藏在了红色的珊瑚里,鲨鱼没有发现它,所以,红色的珊瑚保护了红色的珊瑚鱼。
第6页:
这是什么地方?
教师指着图画:这是什么?(树枝)。树枝里藏着谁?
(对蜥蜴的简单介绍:这种动物叫蜥蜴,和蛇长得有点像,但是它有四只脚,所以也叫"四脚蛇"。)幼儿回答完后,播放蜥蜴生活视频,使幼儿加深对蜥蜴的了解蜥蜴的身体是什么颜色?它周围的树枝是什么颜色的?褐色的蜥蜴藏在褐色的树枝里,容易被发现吗?
过渡语: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的敌人有没有发现它。
第7页:
画面上出现的.这是什么动物?(蟒蛇),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蟒蛇发现蜥蜴了吗?为什么没有发现?褐色的蜥蜴藏在褐色的树枝里,蟒蛇没有发现它,所以说,褐色的树枝保护了褐色的蜥蜴。
第8页:
这是什么地方?
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雪地里藏着谁?它藏在哪?请幼儿上来指一指。
(教师简单介绍:这种动物叫做北极狐,是狐狸的一种,但它生活在北极,所以叫北极狐。夏天的时候,它的毛是青灰色的,到了冬天就全部变成了白色)幼儿回答完后,播放北极狐生活视频,使幼儿加深对北极狐的了解。
雪地是什么颜色的?北极狐是什么颜色的?白色的北极狐藏在白色的雪地里,容易被发现吗?
过渡语: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它有没有被发现。
第9页:
教师指着棕熊:这是谁?(棕熊)。棕熊发现北极狐了吗?为什么没有发现?白色的北极狐藏在白色的雪地里,棕熊没有发现它。所以说,白色的雪地保护了白色的北极狐。
【3】.阅读文字:
教师出示大书,先示范朗读并请幼儿预测部分文字,再跟幼儿完整共读。
(1)示范朗读与讨论第2-3页:教师指读文字示范朗读。
第4-5页:你们觉得这两页作者会怎么说呢?引起幼儿思考,但不做讨论,继续示范朗读。
第6-7页:先请幼儿预测部分文字内容,再请个别幼儿表述,最后示范朗读。
第8-9页:先请幼儿预测部分文字内容,再请个别幼儿表述,最后示范朗读。
(2)师幼共读教师与幼儿一起完整共度一遍,视情况,可再请个别幼儿(或全体幼儿)完整读一遍。
【4】.回顾梳理教师逐页翻大书,与幼儿一起制作表格这一页藏着谁?教师贴上树蛙的图片。
它藏在哪里了?教师贴上树叶的图片。
它的保护色是什么?教师贴上红色色卡。
它躲避的敌人是谁?贴上毒蛇的图片。
接下来的表格可让幼儿上来逐一贴上。
教师小结:这些动物身体的颜色与周围环境的颜色很相似,可以保护他们的安全,使他们不被敌人发现,所以叫保护色。
结束语:除了书里提到的这些小动物,在大自然里还有许多聪明的动物,也会用保护色来保护自己的安全,请小朋友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看,下次上课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活动延伸:教师和小动物们一起学习各种小动物走路的样子。
活动测评:能够发现动物藏身坏境与自身的相似,理解保护色保护自己躲避敌人的作用。
一、活动目标
在听听讲讲的做做中体验母亲怀孕的辛苦,激发爱妈妈、疼妈妈的情感。
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感知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二、活动准备
皮球、故事录音、情景表演。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肚子里的家》
三、活动过程
1、情景表演
看老师的表演。提问:故事里的小朋友在说什么?老师的肚子怎么会一天比一天大的?
2、听录音,再次欣赏故事
(1)、老师的肚子为什么会变大?
(2)她肚子里有什么?
(3)、你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做过什么事?爸爸、妈妈会对你说些什么?
3、幼儿体验
把皮球放在幼儿肚子里,扮演怀孕的妈妈,体验辛苦。
教学反思:
本活动是属于性教育,这也是父母最觉得尴尬的问题,说的浅显,可能会误导孩子,说得直白,孩子不一定能了解。生活是儿童道德智慧发展的肥沃土壤,没有以儿童生活为基础,没有以儿童生活实例为载体,儿童是无法产生情感体验的,那么所有的道德概念对儿童来讲就将是外在的.东西。只有将儿童的现实生活引进课堂,让活动与儿童生活建立联系,才能唤起主体积极主动参与体验的欲望,才能促进主体主动参与体验活动,从而获得真切的感受。体验成长是快乐的,发现是惊喜的,学习是幸福的。
活动设计背景
快到20xx年了,又是新的一年,新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新一年的开端,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让孩子感受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和民族风俗,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设计这一主题活动
活动目标
1、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2、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3、能积极参与活动,培养幼儿出集体荣誉感,和热爱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积极参加音乐活动,体验活动中的乐趣
难点:理解歌曲含义,体验歌曲意境
活动准备
气球、彩旗、彩链、卡片等
活动过程
1、布置“过年”主题墙,营造一个新年的氛围
2、迎新年:全班同学一起快乐的歌唱《新年好》,感受歌曲的快乐气氛
谈话,怎样过新年?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把想象的新年大胆的用简的'语言说给大家听
3、音乐律动:孩子们一起边唱歌边跳舞,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
4、手工活动:粘贴彩旗、彩链、窗花等,感受新年热闹气氛
5、游戏:通过 丢手绢、贴膏药游戏,让孩子感受体验新年的快乐与向往
6、庆新年:老师先带头表演,鼓励每个孩子积极参与,并主动表演
7、长大一岁:制作新年贺卡送给爸爸妈妈,并对他们说声"我爱你们",让孩子学会说爱
教学反思
通过《新年好》这一主题活动,让孩子感受新年气氛,并了解认识了我们的传统节日与文化。
整个活动成功之处在于体现了孩子的主体地位,把儿童的兴趣需要,想法真正体现出来。活动从“认识新年——迎新年——庆新年——长大一岁”四个方面。通过组织、谈话、歌曲表演来加深对新年的认识与兴趣、热爱,在此同时也增进小朋友间、老师间的感情。体验了集体生活快乐,也感受了幼儿园大家庭的温暖,增长了知识。
猴子运桃
活动目标:
1、锻炼和培养孩子的协调能力。
2、帮助孩子掌握钻山洞和走平衡木的能力,通过游戏熟悉障碍跑。
3、感受竞赛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幼儿的`集体荣誉感。
活动准备:
山洞、平衡木、矿泉水瓶子、准备运动和放松运动的录音
活动步骤:
一、小猴子下山了。
1、教师指导语:今天猴王妈妈要带她的小猴子们到很远的地方去搬运桃子,路上要经过许多木桥和山洞,路很不好走。
2、“猴儿们和猴王妈妈一起做运动。”幼儿跟老师一起站在场地上随音乐做操。
二、小猴子练武艺。
1、“在运桃子之前我们要练练武艺,练好了本领才能把猴子运回来。”
2、分两队练习走平衡木、钻山洞
教师将幼儿分成两队,一队走平衡木,一队钻山洞,让配合的小朋友进行示范走平衡木和钻山洞。练习完后两组交换。
三、小猴子运桃子。
1、将幼儿分为两组,各组第一个幼儿走过平衡木钻过山洞之后从筐内取一个“桃子”(矿泉水瓶)往回跑。将桃子放入起点的框子里然后拍拍下个幼儿的肩膀,走到队伍的末尾,第2名小朋友同时开始走平衡木钻山洞,依次类推。
2、比赛采用限时赛,规定时间内取到最多桃子的队伍获胜。
四、小猴子回山了。
1、放轻柔的音乐猴王妈妈带领小猴子做放松运动,之后随着音乐回教室。
文档为doc格式